沈健: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促进就业-教育新闻 _ 淮安大学城

教育新闻

沈健:顶层设计创新机制促进就业

2014-10-16 18:32:19 来源: 淮安教育局网站 点击:

江苏省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省份和唯一的省部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列为10个子项目之一,由部分高校承担改革试点任务。

针对高校毕业生分学历、分节点开展跟踪调研,建立起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为保障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 沈健

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加大和社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江苏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民生工作的首位,注重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措施,创新工作机制。目前,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就业率持续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高、基层就业成为主流、就业服务工作扎实、创业教育初显特色等特点。2009年江苏省教育厅被教育部授予“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采取四大举措,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江苏省委、省政府在制定全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时,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列入江苏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将“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并用独立的篇幅对开展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加强创业教育、建设创业基地、引导基层就业、强化公共服务等进行论述。

二是将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列入《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江苏省教育厅在制定《江苏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时,单独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工程”专项,对实施创业教育提出总体规划,即:建设40所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立30个省级创业实践基地及孵化基地、50个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组织10万名大学生参与创业,1万名大学生自主创业,扶持100个创业团队,打造100名大学生创业成功典型。

三是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的重要内容。江苏省作为国务院批准的全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省份和唯一的省部共建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在实施过程中将“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列为10个子项目之一,分别由1所“985工程”高校、1所“211工程”高校、1所省属重点本科高校和2所国家示范性(骨干)高等职业院校承担改革试点任务。

强化政策落实,全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不断加大宣传力度。2007年以来,江苏省教育厅每年邀请省人社厅等部门,共同解读最新就业政策,共同发布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以及联合开展就业服务活动;每年定期邀请全省各市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负责人做客江苏毕业生就业网;定期通过“江苏教育网”、“江苏毕业生就业网”等宣传最新就业政策、就业动态、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典型。深入开展“就业政策入校园”等系列活动,确保国家及省各项政策宣传到位。

二是努力拓展就业渠道。结合经济结构调整和实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鼓励和引导中小微企业吸纳毕业生;深入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程”、“选拔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江苏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国家和地方基层就业项目;大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扎实开展入伍预征督查。

三是扎实开展创业教育。出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验收指标(试行)》和《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认定及管理办法(试行)》;深入推进省级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和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投入专项经费达2300万元;成立了首个省级大学生创业园——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园,目前驻园企业56家;举办全省性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就(创)业知识竞赛、大学生创新创意创业大赛等活动,每年参加学生达100万人次;构建并更新“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网”,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实训网络平台。

突出指导服务,大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突出就业指导服务。全面开展“百千万培训工程”,每年深入百所高校,举办千场讲座,服务百万学生;搭建 “江苏省大学生就业创业专家在线咨询平台”,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个性化指导;积极实施“百校联动就业活动计划”,2007年启动以来,每年提供有效需求超过50万个;深入开展“困难家庭大学生就业援助计划”,自2011年以来,每年为1000名困难家庭大学生提供免费的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协同省内高校完成1万名家庭困难大学生就业援助;实施信息采集工程,动员千名志愿者,走访万家单位,采集十万岗位信息;依托高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建立7个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区域联盟,强化就业工作区域协调能力,促进就业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是突出网络信息服务。2006年底,江苏省教育厅牵头,联合当时的江苏省人事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建设了“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联盟”,吸纳高校、用人单位、各级人才交流机构、职业介绍机构加盟,实现教育、人事、劳动就业信息的互连贯通;不断完善“联盟”功能,实现上联全国大学生公共就业立体化平台,下联省内高校和部分用人单位,贯通江苏13个地级市及部分县就业工作部门网站,成为我省乃至全国最大、最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集散平台、远程服务平台和分析统计平台,每年发布岗位需求信息60余万条,2011年起平台访问量持续突破1亿次。

三是突出离校前后服务。江苏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对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就业服务的衔接工作,坚持将生源预计情况、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等第一时间发布在就业网络联盟平台,供省、市、县就业工作部门下载使用;每年向省内市县人才交流服务机构提供毕业生档案集中交接服务,减少毕业生档案转递环节和时间;要求各高校以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为重点,引导其凭“报到证”及时到户籍所在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立足评价创新,不断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是定期督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江苏省教育厅每年在全省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督查,并适时修订《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检查项目分量表(试行)》,实现就业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最终达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提高”的目的。通过不定期抽查各高校毕业生签约和就业统计工作,对就业统计造假等违规行为采取“零容忍”和“一票否决”;不断改进“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信息系统”,不定期抽查各高校就业进展情况,完善就业进展情况日报制度。

二是公布就业情况与创新评价模式相结合。从2002年起,江苏省教育厅实行就业率公布制度,每年编印发布《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白皮书。从2010年起,针对高校毕业生分学历、分节点开展跟踪调研,建立起一个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毕业生就业质量为切入点、以第三方机构的独立调查为保障、以多维度多梯度分析为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三是紧扣社会需求与优化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引导高校依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相关部门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讨论,逐步形成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和设置专业的机制,将招生指标与就业率适度挂钩,对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低于70%的本专科专业严格控制办学规模,对初次就业率低于60%的本专科专业实行隔年招生、对低于50%的本专科专业停止招生。


  • 校园
  • 考试
  • 教育
  • 时政